每次打开电视看冬奥会,我的内心OS(潜台词)基本上就三个阶段:哇!酷!帅!然后……这都是个啥?感觉每个项目都像是给牛顿的棺材板钉钉子,运动员们一个个都跟开了挂似的,在冰上雪上自由飞翔。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些看着就让人膝盖发软的神仙项目,看看这些“冰雪奇缘”里的主角们到底都在玩些啥“心跳游戏”。
首先登场的,必须是“冰上贵族”——花样滑冰。这项目简直是艺术与体育的完美联姻,选手们穿着bling-bling的考斯滕(Costume),在冰面上旋转、跳跃,我闭着眼……不对,我得睁大眼看。什么阿克塞尔四周跳(4A),什么贝尔曼旋转,听着名字就感觉高端大气上档次。看羽生结弦挑战4A的时候,我感觉我的心都快从嗓子眼蹦出来了,虽然最后差了那么一丢丢,但这挑战人类极限的精神,简直是“卷王”天花板!而双人滑就更虐了,不仅要自己技术过硬,还得跟搭档心有灵犀,一个抛跳、一个捻转,稍有不慎就可能变成“冰上大型分手现场”,这默契程度,我跟我家猫都达不到。
如果说花样滑冰是冰上芭蕾,那短道速滑就是冰上“武林大会”,主打一个 *** 和不确定性。一群猛人穿着连体紧身衣,脚踩“风火轮”,在一个小小的椭圆赛道上疯狂绕圈。弯道超车是家常便饭,身体接触火花四溅,有时候一个不小心,前面的人“卡”一下,后面就可能“葫芦娃救爷爷”一样倒一片。看短道速-滑,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弯道会发生什么,谁能笑到最后全看实力、战术外加一点点玄学。这哪是比赛啊,这简直是给我开的“心脏骤停”盲盒,每一圈都让人头皮发麻。
说完了冰上项目,咱们再把目光投向广阔的雪地。滑雪项目那可是冬奥会的“大头”,种类多到让人眼花缭乱。比如那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简直就是“反重力”战士的表演。运动员从高高的跳台上一跃而下,在空中完成各种翻滚、转体,最后稳稳落地。我在屏幕前看着都觉得腿软,他们是怎么做到在天上还能分得清东南西北的?还有那个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选手们在巨大的U型池里,踩着一块板子飞来飞去,各种高难度动作信手拈来,简直帅到没朋友,让人忍不住想喊一声“yyds”!
还有一个项目,每次看都觉得特别“分裂”,那就是冬季两项。你想想这个画面:运动员们先穿着滑雪板在雪地里“吭哧吭哧”滑行十几公里,累得跟刚跑完马拉松似的,心率飙到180。然后,他们要立刻趴下或者站着,端起步枪,对着几十米外的小靶子“biubiubiu”射击。这动静结合的能力要求也太高了吧!上一秒还在进行极限有氧,下一秒就要屏息凝神稳如老狗,这要是换我,别说射靶子了,估计枪都端不稳,能把子弹打到隔壁赛道去。
当然,冬奥会里最让人津津乐道,也最容易被玩成梗的,还得是冰壶。这个项目,乍一看,跟咱们小区楼下大爷大妈们玩的门球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点像大型“冰上保洁”现场。两队人马,一个负责把一个圆形的“水壶”推出去,另外俩队友拿着小刷子在前面拼了命地擦地,嘴里还大喊着各种听不懂的口号,什么“Hurry!”“Hard!”。别看场面有点滑稽,这可是个实打实的“冰上象棋”,每一步都充满了算计和博弈,对精准度和团队协作的要求极高。你看他们擦地的劲头,我怀疑他们去家政公司应聘,绝对是免试录用的水平。
最后,必须提一下那个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项目——钢架雪车。这玩意儿简直是勇敢者的游戏。运动员俯卧在一个小小的雪车上,头朝前,以超过130公里的时速,在蜿蜒曲折的冰道里贴地飞行。脸离冰面就几厘米,感觉就像是在用脸刹车。全程下来,运动员要承受好几个G的重力加速度,跟战斗机飞行员有一拼。我每次看的时候都在想,这万一要是没控制好,岂不是直接就“人车分离”了?换你你敢吗?反正我不敢,我连过山车都只敢坐儿童版的。
看着这些冰雪项目,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这些冰啊雪啊,都是水做的,那你说,我们家冰箱冷冻室里结的那层厚厚的冰,铲下来能不能也办个微型冬奥会?比如,冰壶?就用那个冻成坨的五花肉……
本届世界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1、本届世界杯,即便不算票务收...
曝齐达内执教巴黎首个条件是签C罗,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条件?...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河北省柔道冠军徐志鹏2008年奥运中国冠...
布洛克是减重打UFC的嘛?布洛克·莱斯纳参加WWE联盟是...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家羽毛球女队总教练国家羽毛球女队主教练...